肺切除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护理方案2023年版

肺切除术常用于肺部占位、肺结节、支气管扩张、难治性肺脓肿和肺结核的治疗,但由于术中单肺通气、手术切除肺组织等原因,可能发生术后肺损伤和并发症并影响患者康复

  肺切除术常用于肺部占位、肺结节、支气管扩张、难治性肺脓肿和肺结核的治疗,但由于术中单肺通气、手术切除肺组织等原因,可能发生术后肺损伤和并发症并影响患者康复。本文对肺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。

  肺切除术的并发症

  心律失常

  心律失常是肺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常发生心房颤动/扑动,通常在手术后的前三天发生。既往所报道已确定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:高龄(≥65 岁)、较长吸烟史、肺气肿、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史、术中出血量、术中刺激或损伤心包、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(FEV1)≤1.5 L、术后肺不张等。术前对患者心功能的评估、术中细致操作及术前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。

  心脏疝

  大多数情况下在手术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发生,但据报道也可能在肺切除术后的6个月内发生。可表现为血压突然下降和血液动力学崩溃。需要立即再次手术。

  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

  肺部感染是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,发生肺炎的机制可能为:术后疼痛控制不佳,患者咳嗽咳痰能力较差,痰液积聚肺部引起感染;未行体位引流,术后未下床活动。而肺功能储备在术后明显下降,呼吸系统疾病很容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,引发呼吸衰竭,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。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可能需要再次插管和机械通气。

  支气管胸膜瘘和脓胸

  约1.5%-4.5%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胸膜瘘,并与29%-79%的死亡率相关。风险因素包括右侧手术、直径较大的支气管残端、残留肿瘤、放疗或化疗、年龄大于60岁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。症状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咯血、皮下气肿。而研究报道患者术后90天内脓胸死亡率为19%,以多发病原体感染为主,感染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及链球菌,导致患者出现脓胸的主要原因为支气管胸膜瘘。早期对脓胸的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,早期患者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及白细胞数升高,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,影像学CT上可见胸腔积液中含有气泡、液气平面等特征,若患者术后出现类似情况,可行支气管镜检查是否有瘘口存在。管理措施包括胸腔引流、全身抗生素治疗,严重病例需手术治疗。

  肺水肿

  肺切除术后肺水肿通常出现在术后第2-3天,于右肺切除术更常见,与死亡率显著增加相关,可高达50%。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良,伴有肺泡-动脉梯度升高。治疗通常是支持性的,根据需要进行通气支持,同时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和利尿剂治疗。

  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

  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且不可预测的术后并发症,其特征是在肺切除术后主干支气管受外力压迫,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。国外数据显示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,发病率为2%,可发生于术后数个月至数年。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、吸气性喘鸣和反复发作的肺炎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致命。目前其治疗原则为纠正移位、减轻或消除呼吸道狭窄。

 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

  肺切除术患者有许多潜在的血栓栓塞风险因素:大手术、高龄、癌症和不动状态。皮下注射肝素(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)是主要的药物预防方法。单侧腿部肿胀和/或疼痛的患者,应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(deep venous thrombosis,DVT)评估。可选择进行抗凝治疗;无法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,可考虑使用下腔静脉滤器。对于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、呼吸急促、心动过速和缺氧患者,需将肺栓塞纳入鉴别诊断,尤其在不存在其他常见的术后病因(如肺不张、黏液阻塞、肺炎、肺水肿、胸腔积液或气胸)时。抗凝治疗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基础,应尽早开始。有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,应考虑介入治疗如导管导向治疗。

  其他

  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纵隔移位、乳糜胸、声带麻痹、肺不张、肺叶扭转、多器官功能障碍、急性肺损伤、急性肾损伤等。

 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

  术前控制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并督促患者戒烟,进行有效的肺康复锻炼,改善肺功能。心肺功能的评估和筛查术后高危患者非常重要,高危患者需行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,优化术前肺功能后再行手术。

  预防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措施包括早期活动、诱发性肺活量训练、胸部理疗、雾化和气道清除治疗,有助于降低发病率。

  出现并发症时,需及时评估并采取干预措施,如支气管镜检查甚至再手术治疗。必要时进行有创治疗有利于成功处理肺切除术后并发症。

  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,强烈的应激可引发炎症反应,免疫功能下降;疼痛还会抑制呼吸运动,妨碍早期床旁活动,从而增加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。术后有效的镇痛可加快患者的康复,多模式镇痛、胸椎旁神经阻滞、胸段硬膜外麻醉、肋间神经阻滞、竖脊肌阻滞等在临床应用都取得一定的成效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